单片机实验板可以做哪些实验,尽量具体一点
单片机实验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验项目,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领域:首先,基础编程方面,包括LED闪烁实验,通过编程调节单片机引脚的电平,实现LED灯的闪烁,以掌握基本的IO操作;按键控制实验,通过按键输入信号,让单片机识别并响应,如调节LED状态,来学习信号处理技巧。其次,在显示与通信领域,有数码管显示实验,掌握数码管的驱动及显示机制;LCD液晶显示实验,了解液晶显示模块的接口编程;以及串口通信实验,学习串口数据交互的协议和编程。
接着,传感器与信号处理实验,如使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,并学习数据读取与处理;光敏电阻实验,通过读取电阻值来感知光强,掌握光敏电阻的应用。
电机控制实验涉及直流电机和步进电机的控制,学习电机驱动和PWM控制技术。
最后,在综合应用实验中,通过智能小车和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实验,结合多种技术,如传感器、电机控制和串口通信,来提升单片机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,并深入理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。
这些实验不仅加深对单片机原理和编程的理解,还显著提高了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。
使用Simulink学习STM32-(9)S-Function 调用外部C/C++ 模块 I2C 数码管显
在Matlab 2 02 3 b软件平台上,结合Windows 1 0专业操作系统与YF-STM3 2 -ALPHA1 R5 硬件系统,我们展开了一项针对数码管I2 C显示功能的实验。此实验着重通过S-FunctionBuilder组件调用来使用C/C++代码,并展现了从概念设计至实际应用的完整流程。
如图5 .1 所示,通过调整“Constant”参数,数码管可以展示从0至F的数字。
S-FunctionBuilder的架构可见于图5 .2 ,而其内部C/C++代码结构详细呈现于图5 .3 对C/C++语言有深刻理解的开发者会发现这一模块的便捷性。
S-FunctionBuilder模块的具体情况见图5 .4 ,其在Simulink库中的定位如图5 .5 所示。
编辑模型时,通过双击S-FunctionBuilder设置模块名称为“CH4 2 2 G”,确保与项目名称不冲突,并选择C++作为编程语言。
图5 .6 窗口用于配置离散状态、采样模式和采样时间。
代码部分只需编辑指定注释范围内的,同时确保使用C++语言正确编写mbed-os接口函数以避免编译错误。
配置完成后,进行编译和包装,生成TLC包,通过检查编译日志确认无误。
在Simulink中,“NMU”输入端口与“Constant”变量联动,数码管显示随输入变量改变。
这种做法有效利用了Simulink的灵活性,集成了外部开源驱动模块,极大地便利了后续的开发工作。
总体而言,通过此次实验,我们成功运用S-FunctionBuilder和C/C++接口实现了I2 C数码管的驱动,从而增强了Simulink的功能性和灵活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