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单片机设计数码管数字时钟,怎么实现显示年月日可切换显示时分秒,?
实现5 1 单片机数码管数字时钟的年月日与时分秒显示切换,可采取以下策略:1 . 切换机制设计:
按键控制:设立一个按键,用以在年月日显示与时分秒显示之间进行切换。
单片机在检测到按键动作后,将自动更新显示。
定时器自动切换:通过配置定时器,使显示每隔设定时间自动更新。
此功能依赖于单片机内置的定时器模块,计时完毕后执行切换。
2 . 数据准备:
在单片机内存中保存当前日期和时间数据,这些数据可由实时时钟模块自动获取,亦可通过手动输入设定。
3 . 显示模块设计:
根据数码管的型号与连接方式,开发适配的显示程序。
此程序负责将数据转换为数码管可识别的编码,并通过单片机的I/O端口输出。
4 . 实现切换:
在主程序中,依据切换机制的状态,选择并显示当前所需。
调用显示程序,将选择的数据传输至数码管。
5 . 注意事项:
按键去抖:若使用按键切换,需实现去抖动功能,以防按键抖动导致的误操作。
显示刷新:为保持数码管显示的稳定性,需定期刷新显示,防止因长时间未更新导致的显示问题。
电源管理:若设计便携式时钟,还需考虑电源管理,如低功耗设计和电池电量监测等。
遵循上述步骤,可成功实现5 1 单片机数码管数字时钟在年月日与时分秒间的切换显示功能。
51单片机30秒倒计时,用数码管显示的,c程序,元件只有at89c51和数码管,没有其他的,
c include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
sbit dula = P2 ^6 ; sbit wela = P2 ^7 ; sbit d1 = P1 ^0;
uchar num, num1 , tt; uchar codetable[] = {0x3 f, 0x06 , 0x5 b, 0x4 f, 0x6 6 , 0x6 d, 0x7 d, 0x07 , 0x7 f, 0x6 f, 0x7 7 , 0x7 c, 0x3 9 , 0x5 e, 0x7 9 , 0x7 1 };
void delay(uint z); void main() { num = 0; tt = 0; TMOD = 0x1 1 ; // 定时器0设为方式1 TH0 = (6 5 5 3 6
1 0000) / 2 5 6 ; TL0 = (6 5 5 3 6
1 0000) % 2 5 6 ; TH1 = (6 5 5 3 6
2 0000) / 2 5 6 ; TL1 = (6 5 5 3 6
2 0000) % 2 5 6 ; // EA = 1 ; // 开启总中断 // ET0 = 1 ; // 开启定时器0中断 // ET1 = 1 ; // 开启定时器1 中断 // TR0 = 1 ; // 启动定时器0 // TR1 = 1 ; // 启动定时器1 wela = 1 ; P0 = 0xea; wela = 0; dula = 1 ; P0 = 0x3 f; dula = 0; while (1 ) { if (num1 == 2 5 ) { num1 = 0; P1 = ~P1 ; } if (tt == 1 00) { tt = 0; num++; if (num == 1 6 ) num = 0; dula = 1 ; P0 = codetable[num]; dula = 0; } } }
void delay(uint z) { uint x, y; for (x = z; x > 0; x--) for (y = 1 1 0; y > 0; y--); }
void time0() interrupt 1 { TH0 = (6 5 5 3 6
1 0000) / 2 5 6 ; TL0 = (6 5 5 3 6
1 0000) % 2 5 6 ; tt++; }
void time1 () interrupt 3 { TH1 = (6 5 5 3 6
2 0000) / 2 5 6 ; TL1 = (6 5 5 3 6
2 0000) % 2 5 6 ; num1 ++; }
如何用单片机做一个简单的倒计时器
使用5 1 单片机来设计一个数码管显示的9 9 秒倒计时功能其实并不复杂,核心在于合理运用定时器中断。这样的实践主要是为了掌握单片机如何执行倒计时任务,进而能够应对各种需要延时控制的场景。
9 9 秒只是一个参考案例,实际上你可以根据需求编写如1 0秒倒计时的程序。
关于定时器的计算,有一个基本的公式:初始值 X = M(最大计时值)
计数值。
这里的初始值需要转换为十六进制,并将其高位赋给TH0,低位赋给TL0,这是在针对定时器0进行设置时的情况。
M(最大计时值)如果是1 6 位的,那么它就是2 的1 6 次方,即最大计时为6 5 5 3 5 微秒。
若要实现1 秒的定时,可以通过设置定时1 0毫秒,然后让这个周期重复1 00次来达到1 秒的效果,因为1 0毫秒乘以1 00等于1 秒。
至于计数值,它指的是你想要定时的时间长度。
比如,如果你想要定时1 毫秒,那么对应的计数值就是1 000微秒(单位为微秒);如果想要定时1 0毫秒,则计数值为1 0000(微秒)。
当然,最大定时值受限于定时器的位数,对于1 6 位的定时计数器来说,最大只能定时到6 5 .5 3 5 毫秒。
因此,实现1 秒的定时实际上是通过多次定时1 0毫秒并累加来完成的,而不是直接使用1 秒的定时器中断。
以下是用C语言编写的实现9 9 秒倒计时的程序代码示例:
c include
uchar code tab[] = {0x3 f, 0x06 , 0x5 b, 0x4 f, 0x6 6 , 0x6 d, 0x7 d, 0x07 , 0x7 f, 0x6 f}; uchar shiwei; uchar gewei;
void delay(unsigned int cnt) { while (--cnt); }
void main() { TMOD |= 0x01 ; // 定时器0为1 6 位定时器 // X = 6 5 5 3 5
1 0000(1 0毫秒)= 5 5 5 3 5 = D8 F0(十六进制) TH0 = 0xd8 ; TL0 = 0xf0; IE = 0x8 2 ; // 中断优先级控制 EA = 1 ; // 开启总中断 ET0 = 1 ; // 允许定时器0中断 TR0 = 1 ; // 开启定时器0
while (1 ) { P0 = shiwei; // 显示9 9 的十位 P2 = 0; delay(3 00); // 动态扫描数码管延时 P0 = gewei; P2 = 1 ; delay(3 00); } }
void tim(void) interrupt 1 using 1 { // 定时器0中断 static uchar second = 9 9 , count; TH0 = 0xd8 ; // 定时1 0毫秒 TL0 = 0xf0; count++; if (count == 1 00) { // 1 0毫秒定时,1 01 00=1 000(毫秒)=1 秒 count = 0; second--; if (second == 0) { p1 1 = 0; // 控制继电器动作 second = 9 9 ; // 回到9 9 继续倒计时 } shiwei = tab[second / 1 0]; // 数码管显示十位 gewei = tab[second % 1 0]; // 数码管显示个位 } }